首页 > 师资队伍 > 博士生导师 > 正文

张 彬

供稿:    责任编辑:    时间:2018-01-12    阅读:
张彬  

张彬

教授

 

专业:光学工程、光学

方向:激光与光通信、光电子技术

Email:zhangbinff@sohu.com

电话:028-85464312

地址:bat365正版唯一官网(望江校区基教楼A210)

邮编:610064

学习和工作简历  

分别于1990年、1993年和1998年于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至今,历任助教(1993)、讲师(1995)、副研究员(1996)、教授(2001)、博士生导师(2003)。
        作为学科带头人,负责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点的学科建设。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参与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光学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专业和方向:
       博士:光学专业(激光与光通信方向)、光学工程(高功率激光技术与器件)
       硕士:物理电子学专业(光电子技术)、光学(激光与光通信)

科研项目与获奖  

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近年来负责的主要项目有: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激光的相干模分解理论及实验研究”,2002.1-2004.12
(2) 国家高技术项目“高强度三倍频光传输特性研究”,2002.1-2003.12
(3) 高技术项目,2008.7-2011.6
       主要科研获奖及荣誉有:
(1)2000年获得“作出突出贡献的四川省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
(2) 2002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3)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4) 2005年遴选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5)1995年主研项目主研项目“激光光学新方法及应用研究”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6)1998年主研项目“强激光的传输变换和聚焦特性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7)2000年主研项目“高光束质量板条固体激光器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8)1997年撰写的论文“计算类似高斯-谢尔模型光束的混合模激光束的有效振荡模式数和权重因子的简单方法”获四川省优秀论文奖

论文、专著与专利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大多为《SCI》和《EI》收录,其中,在本学科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为他人《SCI》论文引用,获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要代表性论文:
(1)“Beam propagation factor of partially coherent flat-topped beams in a turbulent atmosphere,” Opt. Express 16, 15563–15575 (2008).被他人SCI论文引用22次
(2) “Second moments of partially coherent beams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Opt. Lett. 34, 563–565 (2009). 被他人SCI论文引用16次
(3)"Propagation of partially coherent flat-topped beams through a turbulent atmosphere," J. Opt. Soc. Am. A 25, 2223-2231 (2008). 被他人SCI论文引用16次
   
 
人才培养  
讲授本科生课程“专业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前沿”、”非线性光学“、”激光光学“、”专业英语“、博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激光光学“。已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生30名,在读博士生5人,硕士生12人。  
学术成果  
长期从事激光物理与技术、激光传输变换与控制、非线性光学、红外物理等方面研究工作,在物理电子学专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已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和国内影响,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次提出了激光大气传输的二阶矩传输理论及光束传输因子理论,给出了部分相干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的二阶矩传输公式,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光束宽度、远场发散角、光束传输因子、曲率半径等光束特征参数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规律,定量分析了影响大气湍流中激光光束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大气湍流中光束传输因子变化来确定大气湍流参数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可方便、准确地对大气湍流参数进行测量。研究成果发表于本学科顶级刊物《Opt. Express》、《Opt. Lett.》和《J. Opt. Soc. Am. A》上,并为多篇他人在本学科顶级刊物发表的《SCI》论文所引用,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首次提出了解决高功率激光系统中激光传输、放大及谐波转换逆问题的逐次逼近迭代法,利用该计算方法,可由满足物理实验要求的输出激光参数来确定对输入激光参数和系统参数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逆算结果对输入激光参数(空间分布、时间波形和光谱分布)进行整形和控制,并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以确保高功率激光系统的输出激光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有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 Opt. Soc. Am. B》、《Opt. Commun.》、《物理学报》、《光学学报》等杂志上,并在我国超短超强脉冲激光装置“SILEX-I”中得到应用,得到同行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该项研究成果对高功率激光装置的光束整形和控制以及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针对我国新一代大型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神光-III”装置的的频率转换系统,开展了高功率激光三倍频光传输特性研究,定量分析了影响三倍频光光束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并对频率转换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为大口径高功率倍频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数及依据。该项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针对我国大型红外望远镜系统,开展了红外望远镜的建模、系统结构优化和性能评价工作。研究了红外望远镜系统杂散辐射分析的关键技术,建立了红外望远镜系统的三维仿真模型,对系统的杂散辐射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了系统结构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并对红外望远镜系统的杂散辐射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为我国大型红外望远镜的建造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术任职  
学术任职: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光通信研究》杂志特约编委            
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            
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社会兼职:            
     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武侯区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常委、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常委、九三学社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委员会副主委、九三学社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成都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副主任。